云南昆明晋宁山火已扑灭

这里表现出冯友兰的批判意识,这种批判意识就是针对现代性的,即指现代西方哲学变成了科学技术的工具,陷入了细枝末节的烦琐分析,丢弃了哲学的根本任务——解决人生问题。

天地之心惟是生物,天地之大德曰生也。朱子怀着无限同情的眼光观察花树的生长,早晨阳光照射之时,便欣欣向荣。

云南昆明晋宁山火已扑灭

这里的爱,是从更广泛的生命意义和道德意义上说的。朱熹则是出于生命关怀,用生命眼光观察自然界的万物,自然界是有生命的,自然界的万物则是生命整体的组成部分。方叔曰:‘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仁。[66]《尽心说》,《朱子文集》卷六十七。仁包四德,能推致心中之仁,自然也就能致其他诸德了。

此心要爱物,是我之义。所以无所不爱者,以其同体也。但在儒家看来,这不是人生的根本问题,也不是意志的根本意义所在。

如果说这里有认识论的意义,那么,这是一种德性之知,即明德之自我直觉,与所谓横向的摄取之知不是一码事。情感是接于外而动于中的最初的意识活动,感应之机首先是从情感上说的,有情感而后有态度、需要、动机等等,有态度、需要、动机而后有意志,因此说,情感决定意志,即意因有是情而后用。它有似于意向客体,但又不同于胡塞尔意义上的意向客体,它是由主体的具体行为、感性活动完成的,同时又是具体行为、感性活动的组成部分,也就是说,这种行为与活动是有对象的,是指向客体的,这种客体就是实实在在的实践客体。很清楚,王阳明讲知讲思,是从意志行为的意义上讲的,决不是通常所谓认识论、知识论的讲法。

刘宗周的哲学依然是心性之学(亦可说是心学),这是没有问题的,但这只是从儒学或新儒学(即理学)的一般传统而言。儒家虽然认为,好色、恶臭有客观性,所好、所恶也有共同性,但这类意志并无必然性,因而并不排除各人有不同之所好与所恶,同样是花,有人喜欢红色,有人喜欢白色,不能说红色比白色更好,或白色比红色更好,更不能因有人选择了某种颜色而受到谴责。

云南昆明晋宁山火已扑灭

这里所说的知,不是指良知本体,而是发而为意志的那种知,知即包含着意志行为,不是一般的理论知识,因此才有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工夫之说。儒家所说的心,虽然不是纯粹心理学上所说的心,但以心理学为基础,而儒家最看重的则是情感,认为这是人心的生长点,意志就是从这里发生出来的。意者,心之所以为心也。至于其宇宙论或本体论的根源,仍然是生的哲学。

后两句却表现出阳明学说的特点。人不能不吃饭,人要吃饭,就需要靠功业、事功,而不能靠意志。我们提出这个问题,不是要辩论格物致知之学,而是要说明正心诚意之学是儒家意志哲学的最重要的内容。如果不能坚持意志的主宰性,就会出现上面的混乱,佛氏就会乘虚而入,自以为讲儒家心学,实际上却在讲佛教的意念、念虑之学。

这是真正合目的性的发展,也就是真正的道德意志。已发之后的意志有一种主动性、自动性,按照一定的方向走去,并到达目的地。

云南昆明晋宁山火已扑灭

但意志必以良知为体,意志只是良知之感应而动,而良知又是什么呢?我们在以前说过,无非是是非之心、好恶之心、真诚恻怛之心,一句话,是虚灵明觉之心,即情感与直觉之统一。二是意志直接与实践行为相联系。

这说明意志并不是纯粹理性的,而是属于情理的。故曰:‘志,气之帅也。这也是中国的意志学说不同于西方意志学说,比如康德的意志哲学的重要特点。正因为如此,刘宗周又将意志称为意情,以表明意志对于情感的隶属关系。王阳明曾先后提出过著名的四句话,很能代表他的学说的主要观点。心之发动不能无不善,故须就此处着力,便是在诚意。

儒家所说的天命,既然与天志相对立,就说明它不是天神的意志,而是另有所指。胡塞尔的意向学说是观念论的,更确切地说,是本质论的,他所要还原的本质,就是主体认识观念的意向性。

[11] 意志之对于人,如同居室行路一样不可缺,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,君子只能靠意志吃饭。意志本来与行即实践相联系,同时又与知即认识相联系,这完全是一种道德意志,不可能是对象认识。

意用于治民,即治民为一物。从道德意志而言,情形就不同了,这是儒家最重视最强调的,所谓诚意之学就是指此而言的。

圣贤教人知行,正是安复那本体,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,故《大学》指个真知行与人看,说‘如好好色,如恶恶臭。所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,便是恶了[32],不是说本体自身有什么过当不过当,而是由于私意遮蔽,才使其过当。由此可见,人情也罢,声色也罢,都是情感范围以内之事。[14]《大学章句》,《四书章句集注》。

……故意、志字,皆不离心字。那么,退而求精于心是不是正确呢?也不尽然。

我们之所以放在情感与欲望一章中论述,是因为他们使用了欲这一范畴,但我们已经说明,这是同感性物质欲望不同的另一类欲望,即意志自由。这就与好恶之情发生了关系。

《大学》在讲到诚意时说: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,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,此之谓自谦,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不仅如此,意志还具有特殊的主动性、主体性特征,应当说,情感意识只有通过意志才能真正成为主体意识。

……凡言向者,皆指定向而言,离定字,便无向字可下,可知意为心之主宰矣。圣人教人,必要是如此,方可称之知,不然,只是不曾知,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工夫。这时,功夫全在诚意上,其下手处全在格物上。如果分别来看,志代表意志的方向性、定向性,而意则有谋划的意思,即包含如何实现或达到其方向的策略,所以意是志的脚。

一是意志在人的生活中具有关键性作用。意志与情感不可分,是情感意志,这一点对刘宗周而言,就如同其他儒家一样,是毫无疑问的。

然《说文》之说,亦尚有可商者。这就说明了,儒家的德性学说,不是纯形式的理念或纯粹理性学说,也不是纯粹的意志哲学,而是一种生命情感的理论,并且必然表现为意志活动、意志行为。

意志的特点是有方向性或定向性,因而也可以称之为意向。真正落实地说,只有意志才是心之存在本体。

相关推荐